山东菏泽,伏羲之桑梓,尧舜之故里,因南有菏山,北有雷泽,故名“菏泽”,是全国著名的“戏曲之乡”、“书画之乡”、“武术之乡”、“民间艺术之乡”、“曲艺之乡”和“中国牡丹之都”。大弦子戏是我国比较古老的唱腔之一,大弦子戏又名“大弦戏”,在元、明时期已在曹州府盛行开来,大弦子戏在戏曲界地位特殊,由菏泽传向海外,声名远播。
大弦子戏是民间戏曲长期发展的产物,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是群众生活和劳动的真实再现。其表演风格稳重大方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。大弦子戏世代相传,绵延不绝,据菏泽当地大弦子戏名家介绍,大弦子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时间在明代的弘治十一年(1498年)。
清代时期大弦子戏甚为流行,并一直绵延至今。清中叶以后,大弦子戏分为“旺”(汪)、“礼”(李)、“敬”三门;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,鲁西南一带的大弦子科班及职业班社甚多。定陶县房山玉庆班、曹县九成班、菏泽县船郭庄永兴班等。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,菏泽县船郭庄郭传平随郭远来学戏,攻红脸。船郭庄村是菏泽大弦子戏流行和传承的主要村庄,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,船郭庄重新组织成立了船郭庄大弦子戏剧团,2019年更名为山东弦索非遗文化有限公司。
大弦子戏牡丹区非遗传承人李山领,山东弦索非遗文化有限公司法人郭远亭自幼酷爱大弦子戏,拜大弦子戏大师代建成为师学唱大弦子戏,数年便深得唱法真谛,并长期致力于大弦子戏的保护传承工作。近年来和山东弦索非遗文化有限公司股东46人完成大弦子戏剧目排演等各类传承任务。将大弦子戏的传统曲牌、传统曲目进行重新整理编排,将整理好的大弦子戏资料带进学校,以口传身授的方法将大弦子戏的唱腔、以及乐器的演奏传授给年轻的学生和社会青年,目前已培养四届近百名学生。他们还收徒传艺,通过传统师带徒的方式来进行大弦子戏的传承,使大弦子戏能够保留更多原汁原味的元素。大弦子戏是菏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种类之一,其依靠特色乡音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,质朴俗语的运用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.它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依存,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。
大弦子戏剧目丰富,表演形式注重技巧,动作粗犷,架式夸张,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。大弦子戏唱腔曲牌繁多,今仅存百余支。它在继承“弦索腔”的同时,吸收了民间俗曲“山坡羊”等。唱曲分为粗、细两种。粗曲字多调急,情绪激昂;细曲字少调缓,行云流水。其唱曲又分高、中、下三种调门,演唱风格虽粗犷泼辣,而三弦、锡笛、大笛、竹笛、笙等伴奏乐器所奏出的音乐则细腻、优美、典雅。其表演动作扎实夸张,武打多用真刀真枪,形象逼真,惊险动人。代表剧目有《两架山》、《奇中遇》、《牛头山》等。大弦子戏具有民间性的特点,近五百年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,大弦子戏易于学习,便于普及、受众面广,习练大弦子戏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,习练大弦子戏对提高国民素质、弘扬社会正气、维护社会稳定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。(记者:晓姝)